然而,在盘整阶段,动力煤市场并未等来利好消息,均线系统仍保持空头排列格局。
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,2014年12月份,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.3%,其中火电下降1.3%,水电增长7.6%。周边港口方面,曹妃甸港煤炭进出作业量双双上扬至24万吨以上,但装船发运量仍略低于铁路调进量,库存进一步向上逼近690万吨。
1月20日(星期二)上昼夜秦港煤炭发运形势明显好转,船舶调出量大幅走高至70万吨以上高位,而铁路调进量则小幅下滑至62万吨左右,港存重回下行态势至686万吨,较昨日减少9万吨。截至今晨,京唐港区库存已经回落至437万吨,连续10天累计减少83万吨,再度刷新近三个多月以来的新低。在此背景下,电力集团采购规模不会很大,预计港口较为理想的作业水平难以持续。截至12月份,火电已经连续6个月单月负增长,并且年度增速更是自1990年以来首度出现负增长,反映出在经济增长减速和环保压力升级的背景下,火电需求显著放缓,进而导致煤炭需求动力不足。1-12月份,全国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3.2%,增速较去年下降4.4个百分点,其中火电下降0.4%,水电增长18%。
下游方面,随着前期部分采购到货,沿海主要电力集团合计电煤库存增补至1270万吨以上,而电煤库存则回落至不足70万吨,存煤可用天数跳升至19.3天。今日开始进入一年最冷的时节大寒节气,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却比往年同期偏高,大寒不寒显著的抑制了居民取暖用电用煤需求。与GDP7.4%的增幅相比,钢铁产量和钢材销量分别低5.5和3.64个百分点。
煤炭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2006-2014年国内煤炭产量增幅在2011年达到最高,全年增产2.85亿吨。用电量增速曾作为克强指数的重要指标,它与经济增速成正相关的关系,经济增速放缓、用电是下降就是对宏观经济的最好写照。行情自2012年开始急转直下,2013年煤炭产量仅有1%的增幅,2014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产量35.2亿吨,同比下降2.1%,预计全年产量同比减少2.5%左右。201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286小时,同比减少235小时,是1978年以来34年来的最低水平。
相比GDP增长7.4%,煤炭产量则是负增长,低于GDP数据9.9个百分点。最近部门煤炭生产企业又开始了新一的温和裁员,你可以选择内部退养、离职脱管理等方式离开企业,这也是减员提效的无奈之举。
展望2015年,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成为大概率事件。二是煤炭增长速度低于GDP,说明煤炭消费从高位向低位滑落。一是用电量增速创十余年新低,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2014年,我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增长7.4%。
最近部门煤炭生产企业又开始了新一的温和裁员,你可以选择内部退养、离职脱管理等方式离开企业,这也是减员提效的无奈之举。但最大的问题在于,对经济数据影响较大的大宗商品市场,还会呈现继续回落的态势。煤炭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2006-2014年国内煤炭产量增幅在2011年达到最高,全年增产2.85亿吨。据有关部门推算,2015年0.3个百分点的GDP降幅,可能将导致工业生产下滑至7%。
问题是,火电装机规模也出现过剩,电力行业煤炭消耗仍有减少的走势。而且低于GDP7.4%的增速3.6个百分点。
展望2015年,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成为大概率事件。一是用电量增速创十余年新低,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。
行情自2012年开始急转直下,2013年煤炭产量仅有1%的增幅,2014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产量35.2亿吨,同比下降2.1%,预计全年产量同比减少2.5%左右。脱困成为2014年煤炭行业的关键词。相比GDP增长7.4%,煤炭产量则是负增长,低于GDP数据9.9个百分点。用电量增速曾作为克强指数的重要指标,它与经济增速成正相关的关系,经济增速放缓、用电是下降就是对宏观经济的最好写照。三是钢铁产量增幅低于GDP的增长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4年1-11月全国粗钢产量74866.8万吨,同比增长1.9%。
与GDP7.4%的增幅相比,钢铁产量和钢材销量分别低5.5和3.64个百分点。这印证了经济减速的新常态。
细分析起来,我们还可以发现,电力、钢铁、煤炭、建筑等行业的增速,比宏观经济的增速还欠一成。四是铁路运量持续下滑,反映出经济偏冷的状态。
11月份,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1.9亿吨,同比下降5.9%。二是煤炭增长速度低于GDP,说明煤炭消费从高位向低位滑落。
这是我国煤炭产量自2000年后14年来的首次下降。1~11月累计发运煤炭21亿吨,同比基本持平。货运量特别是煤炭运量减少,则反映出经济下滑的走势。未来经济经济增速处于换档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期,在这个期间,同期性行业的增长仍受到需求低迷、价格回落、市场萎缩的偏冷局面,如果宏观政策无明显利好刺激,或将导致2015年周期性产品行业仍在回调的下行通道中艰难生存。
总之,经济大环境不改, 煤炭供应过剩的局面不改,即使煤炭脱困政策力挺,煤炭市场转好的大环境也并不存在。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.8%,这一数据比2013年7.5%的增速大幅回落3.7个百分点,创下2003年以来的新低。
当前我国进入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,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明显,特别是周期性行业,对用电电量的贡献减少,成为制约电力增长的重要因素。在经济结构调整中,宏观经济回落是不可避免的。
2014年数据陆续出炉,煤炭及下游行业增速均低于宏观经济数据。据我的钢铁网调查,2014年1-11月样本企业钢材销售总量为41979万吨,较2013年增加1520万吨,增幅为3.76%。
201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286小时,同比减少235小时,是1978年以来34年来的最低水平(4)水利能源开发利用产生良好结果。绿色和平组织解释说道,多重因素促进了中国2014年煤的使用量的减少:(1)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快速提升(主要包括太阳能和风能)。(2)经济模式转变:重工业让步于新型产业。
据西班牙《阿贝赛报》网站1月27日报道,生态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依据中国煤矿协会最近公布的计划书、经济数据以及国家能源消耗量发表文章说,一个世纪以来,中国于2014年首次减少了煤的使用量。而近10年来,中国煤的使用量的增加导致了超过一半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。
2012年以来,煤的使用量的增加逐步变缓,同时煤作为关键能源物质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也有所减少。(3)能源利用率显著提高。
(5)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大城市得到控制等(2)经济模式转变:重工业让步于新型产业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